春天的雨後,好友提出告辭,
我要送他到車站他攔住了我:
『送君千里行,終會有一別
您只能陪我一程就此止步吧』
我是十分尊重他的意見。
每個人都是只能穿插在
他人生活中的一個片斷,
注定永遠只能陪人一程。
紅塵一夢醉千年,寂寞一世歌相伴。 縱千百里河山,亦六十年蓬萊春風。
回憶的愛—我的感恩
寫在阿嬤週年紀念前
這個星期六下午
將會陪同我爸爸
參與喜樂保育院
阿嬤逝世14週年
追思紀念的禮拜
想想瑪喜樂阿嬤
真的是太偉大了
現代的爸爸媽媽
只帶一二個小孩
都已經喊吃不消
累的快要半死了
當初我們的阿嬤
可帶了一百多位
不良於行的小孩
還有語言難溝通
那時的我們多愁
善感脾氣非常牛
常常不服從管教
尤其是要做禮拜
有很多事,是愈長大
就愈能體會,
阿嬤當年的
辛苦和無助。。。
那麼多的小孩,
只有六棟房子,
裡面三個房間,
平均一個房間
住五六位小朋友。
雖然每棟有位老師
但是每棟也有二十人
老師也是要非常有愛心。
有些身體特別的虛弱
常常生病,半夜發起高燒,
司機都已經下班回家了,
這時候誰帶生病的孩子
開車載去醫院醫治看診?
是阿嬤和老師在三更半夜
又是誰在我們
都已經熟睡了,
還每棟每家的巡視
孩子是不是都蓋好被子?
還有一位常常一跌倒
哇!怎麼骨頭就斷了
阿嬤就怕我們太皮了
一不小心把他給推倒
或玩時太大力碰撞到。。。。
大一點才知他應該是
我們現在說的玻璃娃娃?
還有一個孩子,
生病引發肺炎,
父母沒能照顧,
我們的阿嬤將他
帶到她住的地方,
以便就近照顧。
整整六個月,
整整六個月。。。
我們要上去看他,
阿嬤說不行,
怕會傳染給我們。
可是阿嬤自己不怕,
我們的阿嬤不怕,
她真的都不怕
什麼都不怕。。。
阿嬤是個寡婦自己沒有生育
四十歲時偶然的來到了台灣
就這麼一次驚訝的旅遊訪視
為什麼那麼多的小孩沒上學
卻只能在地上到處爬來爬去
於是她回去變賣了自己財產
在台灣創立了瑪喜樂保育院
讓這群小孩可以拿柺穿鐵鞋
可以跟一般小孩一樣去讀書
阿嬤從此生根台灣這塊土地
她要永遠守護這群她的小孩
2018年10月8日
回保育院的貼文
稍微潤文修稿
我和爸爸是在星期六
到了二林喜樂保育院
這裏有好幾棵大榕樹
都是四十幾年以前時
我們住在這裏才種的
涼爽夜晚的十點多了
我們坐在樹下一堆人
和玉嫦院長聊小時候
那些談也不完的往事
還有不時聽到在樓上
小孩隱約的喊叫聲音…
已經變非常的稀少了
現在本院收住的都是
多重障礙兒、自閉症
過動兒…有一百多位
這時候看見一個老師
開著車子正載著一位
受傷的小孩急著出去
只聽見玉嫦院長緊張的問
廖主任,發生什麼狀況了
廖主任說:剛剛一位院童
不小心從床上摔了地下來
臉頰割了一道傷口流了血
現在要馬上去二基做急診
院長說,有些小孩子真的
很難照顧,也都防不勝防
一離視線不注意就會這樣
幸好這裏的老師都有愛心
尤其是主任真的非常辛苦
幾乎是二十四小時待命中
我一邊看著她們一邊聽著
玉嫦院長關切擔憂說明著…
這讓我想起了四十幾年前
也許也是像今晚同樣夜晚
也是我們一群小孩在嬉鬧
這時看見我們的喜樂阿嬤
也是急急忙忙的開著車子
載游XX準備要去二基急診
我們問阿嬤:阿嬤為什麼
您要載著游XX去醫院看病
阿嬤說,他發高燒,41度
記憶中他身體非常差,好幾次了…
夜晚的十一點,有點起風了
我們還在外面的樹下不想睡
院長依然還在陪著我們聊天
可是她更關心的是那個小孩
不時的會抬起頭的東張西望
不時的會說我去看一下再來
忽然我看見好幾個我們阿嬤
化成了天使在我的眼前出現…
討厭!二林的風怎麼這麼大
讓我的眼睛變得如此的酸澀
一定是風吹的因素
眼前的月色都濛了
今天是您離開的一週年
日子仍然沒什麼的改變
只是偶爾想起您的時候
心還是依然會淡淡的疼
每年一次我們回保育院
參加追思喜樂阿嬤禮拜
今年如期舉辦在四月底
那是我們期待相見日子
在台灣各地的喜樂院友
這一天除了感恩追思外
最想要是和老友的相聚
只想要表達關懷的心情
如果您也能和我們一起
那該是多麼棒的一件事
您是個最溫暖人心的人
我每次總會感受那感動
今天怎會特別的想念您
書都看不進一本換一本
只想像以前一樣聊LIEN
天南地北沒有目的閒聊
談家人朋友還有談往事
當然女人,是最愛興趣
在那欣賞裡有共同讚嘆
我們津津有味樂此不倦
在天堂上的您是否如意
至於我們的生活的情況
您就不用太掛念擔心了
人生不滿百何來千歲憂
好幾天沒出門逛街了
一出門,還是忍不住
來到熟悉地方—淡水
沒有目地的閒逛閒逛
細雨不停飄呀飄
風吹呀風吹習習
我寂寞啟程流浪
來到熟悉的淡水
這大海中的秘密
流露出千古不變
無可替代的情意
逐無法磨滅的妳
海與天層疊交錯
總顯現冷冷清清
那闕情歌已散佚
踽踽獨唱在老街
若真能不去遺忘
只為了紀念追憶
那麼我寧願一生
只為赧然的一瞬
這二張照片是今早上
婉麗乾姊傳來給我的
大學生時常來保育院
她說榮轉啊還記得嗎
我怎麼可能會忘記呢
這張照片是幾歲時照
卻忘了時間忘了地點
也忘了我們當天情景
照片中的我沒戴眼鏡
那應是國小六年級前
那年去看電影梅花時
看不清畫面才去配戴
這是年輕時候的自己
我好像有點不認識了
為何不是那麼的快樂
喂!小伙子,快樂點
人生路漫漫要快樂走
人生何其短珍惜擁有
哈!六十歲的爺罵起
那十四歲的孫—自己
落花雨
你飄搖的美麗
花香氤
把往日情勾起
我願意
化浮萍躺湖心
只陪你
泛歲月的漣漪
喜歡半生緣裡的一句歌詞:
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夢,你像風兒來了又走,我心滿了又空。
柔情淒然,縱使此生再無退路,我也釋懷。
今生戀你,即便來世仍舊苦情,我也無悔。
看扎西拉姆·多多的詩: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坐在三月初春的午後的下雨天,窗外雨點拍打著路樹,倚在窗一隅,沈陷在這首情詩裡……想起那些陳年往事,總會讓自己的心情與窗外的雨一樣,不斷湧現下個不停。
有緣相遇,無緣相聚。
有幸相知,無幸相守。
人世間,有一種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裡。想想也是無奈!雨敲打紗窗,靜靜地抖落了一季的落花,落了滿地的風華。
憑窗凝望,回憶芬芳。或許我從來沒有改變過,我想那是我的初衷;也或許我一直在改變,那一定是學著面對真正的自己。
酌酒獨飲空牽掛,一盞相思入夢來。
花若多情花易落,天若有情天亦老。
畢竟我是真實的活過了,自己。
依然是微雨帶點涼意的傍晚
依然坐上捷運到松山站下車
依然輪過火車站一樓的大廳
依然是非常熱鬧吵嘈的人聲
依然看見這位孤單的老婆婆
依然靜靜冷漠站在中央走道
依然是帶著破舊家當手推車
依然是寂寞地望著來去人群……
她站在賣迴轉壽司店的對面
我買了小孩喜歡吃的茶碗蒸
也順便就問了一下櫃台小姐
為什麼那位婆婆好幾個月了
一直站在那裡,她在等什麼
小姐正忙中看了我笑著說道
什麼好幾個月,已好幾年了
誰知道呢曾有人去關心問她
她都不肯說還是靜靜地站那
這讓我的心裡,非常的好奇
這幾個月來,不論白天夜晚
有無下雨的日子我特意經過
因為婆婆一直吸引我的目光
婆婆讓我感傷,也讓我感動
她沒有向任何人乞討的舉動
我也不曾看見她跟人的互動
她默默無語地站在那裡無助。
到家了,我的心還是放不開!
有時我會故意多停留些時間
來關注她到底什麼樣的故事
曾經在松山火車站真實發生
我一次次地想著是怎樣情節?
是情人的遠別,忘了回來嗎
還是這裡是和他第一次見面
他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再見面
我開始胡思亂想找答案解惑…
我沒答案,希望是想的那樣
而我更可恨也可羨那個男人
因有個人從她少女的時候就
一直痴情的在等待他的回來
如今都已經白髮蒼蒼亦不悔
也許那個人卻永遠都不知道
如果那天你經過了火車站時
請你記得多看看老婆婆一眼
她的痴情她的等待她的無悔
會比紅樓夢更讓人感動萬分
~~~~~~~~~~~~~~
這是二年前2018年10月4日
我在臉書上的一篇文章貼文
最近幾次經過火車站時留意
卻發現不見了那位熟悉身影
老婆婆那裡去了我悵然若失
我希望老婆婆一切安好快樂
PS:有誰知道老婆婆的消息?
蝶兒飛走了,留下來花田半畝
但願快樂,不是你憂傷的華蓋
但是寂靜,的確是愛情的最美
這是一個美麗女孩的生命絕唱
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齡十五歲時,被檢查出患了絕症,從此開始用文字追尋生命和青春的意義。
她說,作家總是把早夭作為恆定的主題,而她自己,就恰是這一主題中最美的一段。
我讀它時,心中只覺陣陣作痛,淚水不知不覺往下流。
我想知道,一個這樣沒有未來的女孩子,究竟是靠什麼動力才寫出如此唯美清新向上的文字?
我像品味一杯清茶,品味她的文字。或者說,是在花田裡,欣賞著陽光下的艷麗花卉。
她說:就讓這寂靜的愛成為一生的秘密,歸於塵土。
或者,直到某天,時光老去,有什麼人對你說起,他曾經愛你。
在我的右眼下有一顆痣,那是一顆會使人流淚的痣。
如果可以,只讓我的右眼去流淚吧。另一隻眼睛,讓她擁有明媚與微笑。
她在最痛苦的時候寫:
在平靜中度過夏天。
這是一年中最明亮的季節。
於是,我們也該有明亮的心,去感謝一切。
花都開好了。
只等一個微笑。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所以這本書便取了這樣一個書名。
2007年8月1日:
「咳嗽。肉體的痛苦,是在將我的靈魂度化嗎?」
7日:「不要悲傷,每個人都殊路同歸。」
10日:「如果可以,就讓我的右眼去流淚吧,另一隻眼睛,讓她擁有明媚與微笑。」
12日晚12時,田維寫下「花田半畝」裡最少的僅9個字的一段文字:
「……沒情緒,毫無情緒,混沌。」
──這是她的絕筆。
13日,田維出現劇烈疼痛,全身發腫,肺、心、腎出現異常。當晚,在病床上,她看看窗外,又轉過去面向媽媽。
她也許很想說:「媽,讓我睡吧。」
但卻不忍心說,她向媽媽露出微笑。
田維最後一次打開電腦,淚濕「半畝花田」,猶如那流芳千古的林家妹妹暮春葬花,然後化蝶而去……她的青春年華從此定格在21歲。
電腦陡成花塚。
其時,夏夜。天空深藍。英仙座有流星雨。列車在北京城的萬家燈火中穿過。
兩天後,田維於昌平殯儀館與深愛著她的人告別。素面紅裝,她沒有穿上她夢境之中的婚紗。
.........
倘若 這世上從未有我
那麼 又有什麼遺憾
什麼悲傷
生命是跌撞的曲折
死亡是寧靜的星辰
歸於塵土
歸於雨露
這世上不再有我
卻又無處不是我
.........
我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是因為,我希望更多的人記住:
在某一個角落,曾盛放著一朵二十一歲的小花,永遠地陪伴著我們成長。
蝶兒飛走了,留下花田半畝。
如果可以,我願讓生命與這片花田共舞,如果可以,我願讓靈魂與這片花田相容。這裡記載著幸福,記載著愛,記載著生命裡最美好的一切,陰影被剝離,剩下無限璀璨。我隱約又聽到那個女孩開朗的聲音:
「萬物美好,我在中央。」
春天的雨後,好友提出告辭, 我要送他到車站他攔住了我: 『送君千里行,終會有一別 您只能陪我一程就此止步吧』 我是十分尊重他的意見。 每個人都是只能穿插在 他人生活中的一個片斷, 注定永遠只能陪人一程。